主页 > 互联网 > 内容页

下周起“降息”!如何影响股市和钱袋子?最新解读来了

2023-05-15 02:51:43 来源:凤凰网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5月10日,有消息称部分银行相关部门收到《关于调整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四大国有银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下调幅度为30BP,其它金融机构下调50BP,调整自2023年5月15日起执行。本次拟下调中协定存款更多是对公业务,而通知存款则集中于短期存款。


(资料图片)

就本次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拟下调的背景、影响,后续货币政策走向等,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现金管理部总经理邹德立、鹏扬基金固定收益副总监兼鹏扬利泽基金经理陈钟闻、平安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德邦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及投研人士。

在业内看来,本轮调降更多是出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大背景的考虑。对银行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本次降息有助于促进投资、消费,也被看作是促进宏观经济复苏的表现。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延续稳健货币政策基调。

延续银行存款利率调降的趋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四大国有银行为何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

李湛:我们认为,当前调降更多是出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大背景的考虑。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随后,国有大行去年9月下调存款利率,中小银行陆续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在相关指标中引入了存款定价惩罚措施。而此前4月部分中小银行、农商行存款利率下调,5月5日浙商、渤海、恒丰三家股份行挂牌利率下调,均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背景下,银行出于自身经营考虑的自发行为。

邹德立:银行近年息差不断下行。在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且存款持续高增的情况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此外,2023年以来银行贷款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传导较弱,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有利于对公客户留存的活期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陈钟闻:首先,近年来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下降,银行资产端收益下降较为明显;第二,银行整体净息差持续走低,银行利润空间压缩明显;第三,企业和居民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导致存款增长比较明显,存款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降低了银行高吸揽储的必要性;第四,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介于活期与定期存款之间,自2022年存款自律机制对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几轮调整,本次将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也是要将存款产品线的调整进行统一,全面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综合各项因素,银行从自身经营情况考虑,顺应市场趋势,通过自律机制协调调降负债成本,有利于提升银行放贷意愿,抑制资金脱实向虚,更好的落实央行宽信用的政策贯彻落实。

平安基金:中国的存款利率管控为上限管控,贷款利率则为下限管控,近年来贷款利率下限管控彻底取消。存款利率定价方式的改变也拉开序幕,2022年4月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以来,4月和9月经历了两轮大规模存款利率下降,主要是大行和股份行参与,今年以来的调整更多是延续去年9月这一轮存款利率下调,中小银行补充下调。

另外,考评制度由原来的激励为主引入惩罚措施,加速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补降的进度。就今年的经济背景而言,疫后脉冲式复苏后经济边际走弱,经济修复存在波折。目前居民超额储蓄高增,实体融资需求有限,银行存款增加,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引导减少信贷套利,助力经济增长。从银行的角度,净息差不断压缩,银行经营压力增大,调整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

光大保德信基金: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主要影响对公客户在商业银行的活期类存款收益,延续近期银行存款利率调降的趋势。

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特别是中小行高息揽储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超额储蓄向消费投资转化,符合“不搞大水漫灌”、“盘活存量资金”的定位。

德邦基金:存款利率机制创设以来,两轮利率调降都集中在活期和定期存款,实际上忽略了这些介于活期和定期存款之间的存款的利率调整,当下有必要一次性调整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上限,保证存款利率下调的有效性。银行一季度净息差水平均创历史新低,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由22年Q4的1.93%降至23年Q1的1.75%。因此通过存款利率下调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厚息差,缓解银行经营压力。

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

中国基金报:今年“降息潮”迭起,这是未来大趋势吗?

邹德立:对于4月份社融数据,居民贷款偏弱之外,企业贷款也在边际转弱,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较大。在这种背景下,MLF利率是否下调,还要进一步观察5-6月信贷情况。对于存款利率,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持续主动下调存款利率。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因此银行降息潮可能仍聚焦于存款利率下调。

此外,广义上的降息潮不仅仅集中在银行领域。以地方债为例,2022年后广东、上海、深圳、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地方债发行利差降至10Bp,未来仍可能下降至5Bp。同理,对于资质较好的发债主体,其信用债收益率仍有下行趋势和空间。

陈钟闻:首先,利率的方向仍是由实体经济资金供需决定的,而央行的政策利率、基准利率在一方面要合适顺应市场环境,一方面也代表着政策意愿强调信号意义的作用。今年是真正疫后复苏的第一年,我们仍面临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的情况,央行已经通过降准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多项举措给予了实体经济所需的一定的资金投放支持,有效降低了实体综合融资成本,后续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套政策继续激活内生动力扭转预期。

当前央行需要观察跟踪经济运行情况,短期调整政策利率的概率不大,但仍会维持资金合理充裕的环境,故从银行资产端的角度来讲,贷款利率或仍维持低位,后续是否进一步下调要看实体经济复苏的情况。银行负债端,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概率不大,而存款利率上限的调整空间仍存在,而是否进一步下调要看银行自身经营需要。

光大保德信基金: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下,2022年4月、2022年8月大行分别下调存款利率。

2023年4月,《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新增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作为合格审慎评估的扣分项,引发中小银行跟随调降存款利率。我们认为,通过存款利率下行,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进而保持贷款利率维持低位或继续下行,最终有利于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德邦基金:从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看, M1增速回升,M2-M1略有收窄,需求边际弱修复趋势或仍在。近期国债利率持续下行,银行间利率下行,叠加银行存款定价下调,4月社融信贷低于预期,国内降息预期被进一步强化。海外来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周期,加息周期基本结束,后续有望逐步迎来降息高峰。

平安基金: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告别“3时代”。压降存款成本仍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银行仍有净息差压力,22Q4 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18Q1下降182BP,银行息差压力加剧明显,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增加银行信贷投放的动力。

另一方面,居民避险需求仍在,存款持续高增,在揽储压力不大的基础上,银行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缓解银行负债及经营压力

中国基金报: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将有哪些政策传导效果?

德邦基金:一方面银行息差压力大是普遍现象,此次政策调整有望带动中小银行主动跟随下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由于此前经济下行影响,投资者悲观预期被放大,大量资金集中在银行存款端,此次存款利率下调也有望带动存款资金的释放,盘活市场流动性。

李湛:本次调降通知释放了以下信号:①减轻银行息差压力。本次下调将引导银行的对公活期成本下降,存款降价叠加资产端让利压力趋缓,银行息差、盈利将合理修复,有利于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②减少企业及居民的短期存款意愿、促进企业投资、居民消费。

后续来看,本次下调对市场的影响集中在以下两点:①规范银行的协定存款定价秩序,减少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此前,部分中小银行的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定价过高,会对遵守自律机制、定价较低的银行产生揽储冲击。本次上限下调后会普遍降低中小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减少中小银行间揽储恶意竞争,而对股份行及国有大行影响较小。②长端利率下行仍有空间。市场降息预期升温,但大概率落空。

光大保德信基金: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主要影响对公客户在商业银行的活期类存款收益,使得对公客户活期存款收益向对私客户看齐,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超额储蓄向消费投资转化。

邹德立:对于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调整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目前上市银行协定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在13%左右,重新规定协定利率上限后,预计行业资金成本可以缓释3-4bp左右。另一方面可以限制高息揽储,规范行业竞争,特别是降低银行对公活期存款成本压力,减轻银行负债及经营压力。此外,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下降使得银行盈利能力增强,进一步打开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空间,或带动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行。

并非降息的确定性信号

中国基金报:未来存款利率是否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对股债市场有何影响?

光大保德信基金:近年来,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非对称下行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逼近1.8%的监管下限,经营压力倒逼存款利率有进一步调降的预期。一方面,为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导向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2022年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初下行94bp到4.14%。

另一方面,各行在存款市场上的竞争类似“非零和博弈”,“存款立行”和存款市场份额考核压力使得各行下调存款利率动力不足,同样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存量存款平均成本率基本持平。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非对称下行作用下,2022年12月商业银行净息差缩小至1.91%,已经逼近《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规定的合格线1.8%。

存款利率调降预期,有利于降低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利多永续经营性质的票息资产,比如利率债、稳定股息率的央企等。

邹德立:存款利率仍然有下降的趋势和空间。从银行角度,2018年以来由于存款定期化,活期存款占比明显下降,存款付息率有所抬升,与此同时,贷款收益率大幅下行,大幅加剧了银行息差压力,这使得控制存款成本尤为重要。

此外,从政策角度,居民超额储蓄高增、企业存款提升、消费复苏较慢,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促进存款流向消费和实际投资。短期看,存款利率下调带动流动性继续进入债市,中短期利率,特别是中短期信用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如果经济复苏较强,流动性也有可能进入股市,利好权益资产。

德邦基金: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长期来看,有望带动存款利率整体下行。现实中,存款利率降低有助于压低全社会利率水平,利好债券,同时股票市场中,对流动性敏感的股票也将因此受益。

李湛:从本次降息释放的信号来看,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充裕延续,但解读为边际再宽松为时尚早。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2023年一季度货政例会均表明当前货币政策基调未变,“精准有力”仍是第一要求,而在此基础上强调“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本次调降意味着当前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这一调降是针对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而非直接调降挂牌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下调并不等于政策利率就必须进行对等下调,市场不应视为降息的确定性信号。

兼顾考量收益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

中国基金报:当前利率环境下,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你有什么建议?

邹德立: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应该兼顾考量收益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短债基金以及其他固收类基金在具一定流动性的同时,相较活期存款和相当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是风险偏好较低和风险偏好适中投资者的合适投资工具。

陈钟闻:今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下行,4月以来下行加速,当前无论从绝对利率水平还是从信用利差,都回到了较低历史分位数水平,虽然债市多头环境仍未改变,但一致预期导致行情走的比较迅速,市场进一步盈利空间被压缩,若看不到央行货币政策增量政策,后续或进入震荡环境,而存量博弈交易下也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尽量选择防守类型的产品,规避市场波动,例如货币基金,而短债基金中要选择久期短流动性好、历史回撤控制好的产品。

德邦基金:随着经济高频数据的弱化趋势显现,且4月底政治局会议从疫情后稳增长转向中长期调结构,政策发力预期下降,市场对经济的“弱复苏”预期进一步强化,因此股票市场也进入到“休整期”。在市场震荡休整期,高股息策略往往跑赢市场。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建议关注行业估值水平较低,高股息的个股。

平安基金:目前面临低利率环境,需要我们识别金融陷阱,抵挡住金融陷阱的诱惑,比如面对收益率高达20%且能保本的所谓理财产品。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可以选择把投资理财交给少数专业的人来做,让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自己的钱袋子。具备一定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的人士可通过理财和投资试图跑赢通胀,但前提条件是做好风控,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方向和标的。

光大保德信基金:随着存款利率下行,普通投资者储蓄收益下降,为保持资金保值增值,投资者在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后可适当考虑公募货币基金、公募中短债基金、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等风险等级较低、支取相对灵活的产品。

标签:

上一篇:世界聚焦:乌苏雷之鬃有啥用_乌苏雷之鬃有什么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