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特色项目更普及 各族选手一家亲——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回眸 今日快看
编者按
5月30日,河北日报2023年5月30日08版“体育”以《特色项目更普及 各族选手一家亲——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回眸》为题,报道了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现予转发。
5月25日,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资料图片)
5月25日,为期5天的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秦皇岛闭幕。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设11个竞赛项目和一个综合类表演项目,共有来自省内15个代表团的近1600人参赛,并邀请河北省对口支援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西藏阿里地区参加友谊赛,不仅促进了特色项目的进一步普及,更为各民族运动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各族大联欢,增进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 民族特色运动项目进一步普及
发球方网前用力一踢,粉色的毽球高高越过球网,严阵以待的防守方迅速做出动作,将毽球稳稳击回……
5月24日,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毽球项目比赛激烈进行。毽球项目共有11支代表队129人参赛,进行4个小项的比赛。
与其他项目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力军不同,该项目参赛运动员以30岁至50岁人群为主。“这个项目需要长时间练习积累,很多运动员从二十多岁就开始接触,到现在已经练了二十多年了。”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毽球项目裁判长赵志鹏说。
据介绍,省民族运动会毽球项目一般称为“网毽”,属于难度较大的竞技项目。此外,毽球项目还有“花毽”和“大白毽”等,属于基础普及项目,为毽球运动培养参与群体,也向“网毽”输送高水平参与人群。
5月25日,河北体育学院代表队队员成功拦截珍珠球。当日,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项目结束全部比赛。河北体育学院与唐山队在决赛中相遇,比赛中两队的比分始终胶着。最终河北体育学院以31:29获胜。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毽球协会副会长屈晓东看来,毽球是民族特色项目,有益于全民健身,值得大力推广。“我们协会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毽球运动进校园、在公园举办免费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推广普及。目前,新华区常年练习毽球的有近千人,毽球爱好者能够参加的赛事活动已经形成省、市、区三级覆盖。”
蹴球作为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赛程最长的项目,共进行5天比赛。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及雄安新区的14支参赛队,更是实现了各地全覆盖。
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是蹴球项目的特点。首次参加省民族运动会蹴球比赛的雄安新区代表队秘书长朱一傲介绍,队伍是在三县精心挑选、临时组建的,赛前进行了2个月强化训练,队员们虽然没有参赛经验,但学习积极性很高。“今后,雄安新区会大力推广普及蹴球项目,争取下届省民族运动会取得更好成绩。”
“蹴球项目竞技性、趣味性、观赏性都比较强,在省民族运动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地区积极推广,该项目进一步普及。”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蹴球项目裁判长吕健力说。
5月23日的陀螺项目比赛现场,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
沧州市代表队的4名参赛队员以泊头市中小学校教师为主,其中,来自泊头市第二中学的体育教师冯志勇已经连续参加过多届省民族运动会,并曾获优异成绩。在参加比赛之余,冯志勇积极在学校普及该项目。
5月24日,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选手在陀螺比赛中。陀螺比赛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守方先旋放陀螺,攻方抛掷自己的陀螺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场外或比守方陀螺在场内旋转时间更长就可得分。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相较于毽球和蹴球,陀螺项目的“热度”似乎低了一些。“有经验的选手练着练着就不练了,后备力量需要适时补充上来。”冯志勇介绍,为此,学校组建了陀螺队伍,积极吸引青少年参与,希望能有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接过传承民族特色项目的“接力棒”,并将其发扬光大。
本届省民族运动会陀螺项目裁判长刘广路认为,陀螺项目的普及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建议,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并推进陀螺在校园的普及,以培育更多懂技术、懂规则的陀螺爱好者,通过增加赛事活动进一步浓厚氛围,促进全民健身。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教科技处处长耿栋良介绍,我省致力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开展了民族体育进高校活动,成立了3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组织举办了多项赛事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为各族群众所喜爱。
■ 促进了各族参赛选手交往交流交融
强悍有力、动作诙谐的二贵摔跤,舒展粗犷、铿锵有力的猴打棒,气势雄浑、节奏明快的常山战鼓……
5月24日,在位于海港区的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竞赛馆内,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本届省民族运动会综合类表演项目轮番上演。
5月25日,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这是省民族运动会首次设立表演项目,11个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项目进行了展示。各个项目、各支代表队相互交流切磋,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我们表演的猴打棒属于传统民间舞蹈,也是第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时舞姿舒展粗犷、棒声铿锵有力,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然一体,极具特色。”该节目表演单位青龙职教中心教师张萌介绍,虽然表演时长只有3分37秒,但队员们为此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这期间每天训练4个小时,只为“最精彩地绽放”在省民族运动会的舞台。“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表演,感觉大家的付出很值得。”
5月25日下午,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网球馆落幕。比赛共有省内7个设区市及河北体育学院8支代表队参加,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代表队应邀参加友谊赛。
此次民族式摔跤比赛包括且里西、格、北嘎、希日木、搏克、绊跤6个跤种。“多个跤种的设置,不仅有利于不同项目、不同代表队之间进行充分展示,还有利于不同民族特色的跤种进行交流。”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民族式摔跤项目裁判长王建华介绍。
在秋千项目比赛现场,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3名女队员站在场边,一边认真观赛,一边用手机拍下精彩比赛。
她们受邀参加本届省民族运动会秋千项目友谊赛,因为练习时间不长,看到众多高手,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这是我们碰到的河北体育学院代表队的姐姐们,她们非常热心地分享秋千比赛的技术,我们受益匪浅。”祖丽胡玛尔·图尔迪指着手机里与河北体育学院代表队队员的合影说,她们已经和这些姐姐成为了好朋友,训练比赛之余,常互相介绍家乡的美食、美景。“我非常喜欢秦皇岛这座城市,喜欢河北,以后要努力考取河北的大学。”
本届省民族运动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见证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融洽氛围。
5月24日,在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参赛选手正在进行押加比赛。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比赛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力量,是纯粹的力量比拼。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在被称为“大象拔河”的押加项目比赛现场,76公斤级的西藏阿里地区押加代表队队员巴桑次仁和对手都铆足了劲儿,奋力向前“爬行”,坠条在两人你拉我拽中来回移动……
押加是西藏传统体育项目,两位参赛选手均实力不俗,不少河北选手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积极向他们请教。赛事组委会更是给予他们贴心的保障,让他们感受到“亲戚”一般的热情和温暖。
5月24日,河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石家庄《战鼓新韵慕常山》精彩亮相。在本届运动会上,表演项目内容丰富多彩、节奏分明,参赛运动员们忘我而投入的表演,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我们住在北戴河区,去海边吹了海风,还品尝了海鲜,参赛状态很棒。”巴桑次仁说,“非常感谢河北省的盛情邀请,让我们有机会来到河北,与多个兄弟民族的运动员进行交流,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省民族运动会专门邀请我省对口支援地区参加友谊赛,促进了与三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耿栋良说。
来源:河北日报
—————————————————————
主办:河北省体育局
监制:马轩
编辑校对:何婉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