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正在拯救三四线城市|天天看热讯
1
毫不意外,下周回国贾先生的车又跳票了。
原本要在二季度末启动的第二阶段交付,又延期到了8月底。而这已经是两年时间内法拉第未来的第5次交付延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同时,贾先生想再融资3亿美元,加速产能爬坡。
仅仅是一个车型的交付,贾先生就玩出了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车到底存不存在?
早在2014年,贾先生就开启了“造车梦”,乐视超级汽车业改名为法拉第未来。
但直到今年3月份,FF 91 才正式亮相。9年还没实现一辆车的量产,PPT造车名不虚传。
然而,在贾先生出走美国的这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却突飞猛进,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销量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量中,占比超过了60%。
2022年十大纯电汽车车型排名中,中国品牌就占了7个,唯有大哥大特斯拉难以打败。
在成为最火热的产业的同时,不少国内的城市也因此获得新生。
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正在被新能源汽车产业拯救。
2
在传统工业增长乏力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明星产业,每个城市都恨不得搭上顺风车。
除了能作为招商引资的成果,还能带来GDP的新增长点,何乐不为。
而这其中,最成功的城市样本,非合肥、宁德、宜春莫属。
恰巧,它们又代表了三种模式:引进外来产业(企业)、本土产业(企业)带动、矿产资源驱动。
合肥,已经是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功范本,甚至没有之一。
2020年初,蔚来汽车因为融资不顺,其在美股市场的股价,也最低暴降到1美元退市红线附近,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就在此时,合肥市及时伸出援手,70亿元投资换来的是蔚来总部的落地,以及研发、销售服务、供应链制造一体化基地。
此后,蔚来起死回生,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就连合肥市委书记也直白的说:
在投资蔚来这个事上,合肥市确确实实狠狠赚了一笔。
而在蔚来落地之后,大众的新能源车也来了,更多的相关产业比如动力电池等也纷纷落地合肥,一个完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逐渐形成。
“风投城市”的美名,自此名扬天下。
这种引进外来企业的模式,也已成为当下的主流。比如上海引进了特斯拉工厂,西安的比亚迪工厂,四川宜宾引进宁德时代工厂,也都是成功案例。
尤其是西安比亚迪工厂,更是让西安在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1.55万辆,超过老大哥上海的99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一个企业的成功落地、一个产业的成功绽放,其能量难以估量。
3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中,电池可谓是核心中的核心。
作为中游环节,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轮爆发的关键。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中,就有6家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高居第一,市场份额也提升到了37%。
也因此,新能源赛道的高光时刻,才会被冠以“宁王时代”。
以宁德时代闻名的福建宁德市,成为本土新能源企业带动经济的范本。
2022年,宁德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6%。
其中,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31.5%。
持续的高增长,也让宁德GDP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0%。
在2022年GDP百强城市中,宁德的增速更是高居第一。
对于一个常住人口只有315万,GDP规模不到4000亿的小城来讲,实在难能可贵。
这种高增速,也让宁德市的GDP排名连年上升。
2021年,宁德市的GDP排名上升6个位次到97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2022年,宁德的GDP排名再次上升5位到92位,百强城市的位置基本稳固。
此外,像宁德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还落地到了上海、厦门、西宁、贵阳、广东肇庆、江西宜春、四川宜宾。
宜宾引进宁德时代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那时候,是我们市领导亲自去宁德时代敲门,前几次连门都没有叩开,后来做出一点成绩后,宁德时代高层才来宜宾考察。”
如今宁德时代在宜宾的生产基地,已经扩建到了十期,总投资超过540亿。
毫无疑问,宁德时代成就了宁德,也帮助一个个小城在打翻身仗。
江西宜春,也算其中之一。
但其本身也有自身优势,简单点说就是“家里有矿”——锂矿。
宜春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早在2009年,宜春就提出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
时也命也。新能源产业的爆发,让宜春的GDP也开启高增速,在百强城市的排名节节上升。
除了宜春,靠自家有矿翻身的还有鹤岗。
鹤岗不仅有煤炭,还有石墨矿,而且是亚洲最大、品位很高的石墨矿藏。作为锂电池的必备材料,石墨产业也让鹤岗跟上新能源浪潮,也成为鹤岗的第二大产业。
2022年,鹤岗GDP增速为4.5%,高于黑龙江全省的平均增速。2023年一季度,鹤岗GDP增速达到8.5%,在黑龙江13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一。
鹤岗,也正迎来自己的第二次机会。
4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已经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的315个城市中,超过100个城市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或者相关产业。
就好像,家里没有新能源,哪怕是个空空的产业园,你都不好意思跟别的城市打招呼。
而根据历史经验,当所有城市一窝蜂涌向一个产业,大多数的结果,可能是一地鸡毛。
比如湖北黄冈,就曾在今年初与贾先生的FF签署合作协议,FF计划将中国总部迁到黄冈,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共同出资建设。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贾并非冲着合作落地来的,而是背书与融资。
黄冈在冲进新能源赛道的时候,明显太着急了。
更荒诞的,还有河南南阳市。
2018年12月,青年汽车氢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南阳高新区,项目首期投资81.63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
而他们的核心产品,是一辆加了水就能跑的水氢发动机汽车。甚至还得到了南阳官方的认可。
但这场闹剧,最终以公司破产收场。
在全国都在寻求产业转型的当下,新能源产业更是写进每个城市的未来规划中。
新能源产业拯救三四线城市的戏码,正在不断上演。
但也有不少城市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时间会证明它们的选择,会否湮没在时代洪流之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