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IT > 内容页

合陈镇横泾河两边的“皇圩”-热文

2023-07-03 12:26:21 来源:个人图书馆-bmtz


(相关资料图)

横泾河以东的圩内陆区是合塔圩,以西是永丰圩。横泾河的圩堤有“皇圩”之称,也就是国家所有,该圩堤的标准很高,圩堤高出正常田面2.5~3.0米,圩堤顶宽4.5~6.0米,设有圩董、圩长、圩丁,是专门负责圩堤管理的机构。横泾河圩堤经历了无数次洪涝灾害的袭击,为合塔圩将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兴化是里下河腹部地区“锅底洼”中的三大洼地之一(兴化、溱潼、建湖),历史上兴化地区是“有水先淹,无水先旱”。1931年,兴化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境内是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合塔圩内有横泾河的圩堤阻挡着“客水”来犯,圩内广大民众利用简易的排涝工具——“三车六桶”与洪水抗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在抗洪排涝最紧要的关头,西部圩内陆区已形成了“四水投塘涨得快、路远流长退水慢”的局面,转眼间就会有全部淹没的危险。据说那些地区的圩董们为降低本圩的危险,到外地收买了“水鬼”,夜间在横泾河东圩堤的新倪段和马港段破圩放洪,洪水的冲击,导致圩堤及农田形成了两个大倒塘,新倪倒塘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马港倒塘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至此,合塔圩内近8万多亩的良田和100多个自然村庄全部被洪水淹没,大面积的农田进水深达1.5米之多,村庄进水深也在1.0米以上。洪水退后,合塔圩内的民众向当时的国民党县政府提出严惩责任者的要求,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人为破坏的,最终,惩处了合塔圩的圩董、圩长、圩丁一干人等。至今,新倪、马港两倒塘圩堤上还留有当时被就地处置的七个人的坟墓。里下河腹部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因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962年、1965年、1991年、2003年和2006年等,兴化地区都严重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特别是1991年,兴化遭受了百年末遇的特大内涝灾害,水位之高超历史,高达3.34米,水稻、棉花等作物全部淹没,给兴化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横泾河的“皇圩”经受了历次洪涝灾害的考验,一次又一次地为舍陈人民挡御洪涝灾害作出贡献。横泾河的圩堤经历了历次的洪涝侵蚀和长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经历了1991年的大涝后,圩堤的外青坎全部坍塌,直接威胁着圩堤堤身的安全。1991年冬和1992年舍陈人民全民动手,对境内8.5公里的横泾河圩堤和其他联圩段的“六口一险”等圩堤的险工患段进行了加高培厚和达标退建,使“皇圩”——横泾河圩堤在抗洪排涝的战争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标签:

上一篇:马斯克解释推特数据被爬取掠夺太厉害|世界今日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